首页 男生 其他 秦时明月之政

第六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

秦时明月之政 想吃就吃牛肉 6081 2025-04-12 12:31

  

  

现在楚幽王面对的就是这么个四方受气的情况。

  李园领兵十万和齐国对峙,双方大战没有,小战不停,后胜并不是什么好战之人,更不是什么当世名将,在拿下曲阜和几座小城后,遇见了李园率领大军到来,就麻利的停下了脚步,见好就收。

  反正对于嬴政的要求,他已经做到了。

  至于昭珩,他领兵八万对上了怨气冲天的魏庸,刚开始魏庸很顺利的拿下了几座小城,这也导致魏庸更加怨气深重。

  在魏庸看来,进攻如此顺利,若是攻的是彭城一线,哪怕只是把徐州拿下,那也是大赚特赚,结果现在,自己是什么好处也得不到了,打下来的城池也都是大王的。

  魏庸毫不客气的把怨气撒在了昭珩身上,进攻非常猛烈。

  搞得昭珩都非常不解,你们魏国不是来趁火打劫的吗?至于这么卖力吗?已经占到便宜了,见好就收不好吗?

  昭珩也被魏庸持续不断的进攻打的来了脾气,你们这群趁火打劫的混账搞得跟有理了似的,昭珩也是狠狠地进行了反击,楚国和魏国的战斗反而是极其惨烈的。

  至于楚幽王大张旗鼓派遣两路十五万大军,则是一直在和秦军对峙。

  嬴政本就没有打算进攻,只是牵扯楚幽王的兵力,现在楚幽王应激反应这么强烈,反而正合嬴政的意。

  楚幽王冷静下来后,也是想明白秦国不会出手了。

  想明白后楚幽王是又气又恨,心里都在滴血。搞这么一出,大楚要多久才能恢复元气啊!

  但是没办法,即便再来一次他也不敢赌。

  但是既然已经拼了命了,那也不能浪费。

  楚幽王立刻就把这十五万大军分出十一万,八万支援昭珩,三万支援李园,两路大军分别只留下两万精锐预防万一,其他的都派去打魏国和齐国。

  现在楚幽王最恨的就是齐魏两国。

  至于昌平君,自从楚幽王开战,他都是最纠结的,既兴奋又恐惧又迷茫,他想要趁着这个混乱的阶梯再上一步,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。

  在没有办法得到秦军的全力协助之前,他手里的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提,尤其是昭氏和屈氏重回楚幽王麾下以后。

  然后接下来发生的这一连串事情,让他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。

  突然之间,齐国魏国趁火打劫齐齐进攻楚国,秦国也有异动。

  昌平君是既激动又纠结。

  激动的是,能不能趁机说服秦国下场,一举定乾坤!

  纠结的是,怕是乾坤定太过了,若是一个不小心,三国趁机灭了楚国,瓜分了楚国那乐子可就大了。

  但是很快昌平君就发现自己想多了,在几番试探沟通下发现,秦国只是虚张声势,根本没想出兵。

  至于原本已经快要平定战乱的大哥,依旧是被迫撤兵,只能先紧急抵御齐国和魏国,面对秦国这边也丝毫不敢大意,布下重兵防御。

  昌平君暗叹一声,可以太平发育的楚国不符合秦国的利益,秦国也不想有人可以轻易赢得最终的胜局,秦国一定希望维持楚国一直内乱,直到秦国要出兵。

  对于局势的把握和掌控,秦王实在是操纵自如,一切尽在秦王掌控之中。

  既是知道了秦王的心思,同样昌平君也是真的担心出什么意外,真要是外敌灭了楚国,这也绝对不是昌平君想要看到的。

  昌平君只能心有不甘的放下了,在这场战争中搅动风云的心思。

  昌平君虽然对嬴政心存不满,但是也是深深藏在心底,完全不敢有任何表露。

  如今的他除了依靠秦国,再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。

  没有办法,依靠外力,就是要低头做孙子。

  昌平君内心打定了主意,伺机借助秦国的力量登上王位,一切都等掌握大权后再说。

  随着楚幽王抽调大军援助齐国和魏国的战场,这场乱战也终于要结束了。

  对齐魏两国,楚人皆是同仇敌忾,原本内战就不是楚人想打的,结果竟然还有人趁火打劫!

  也不看看你魏国和齐国都已经什么模样了,竟然还敢主动进攻大楚?

  自古以来,仇敌趁火打劫最是惹人憎恨不过。

  尤其是楚国封君们,他们为了自己的封地,为了自己家族的身家富贵,打防守战一向最是卖力。

  在腾出手专心对敌以后,随着援军到来,齐国后胜这边非常果断的停下了进攻的脚步,直接撤退回守战果。

  然后立刻派出使者和李园议和。

  即便是已经打出了真火的魏庸,在楚幽王增援大军到来以后,面对着绝对的兵力劣势,也是毫不犹豫的撤退,只守住战果,随即派出使者谈和。

  如今的魏武卒毕竟不是真正的魏武卒了,现在的魏国也不可能养得起八万魏武卒。

  魏庸又不傻,出出气就可以了,不能真拼命,即便是魏庸想拼命,军中将士也不想。

  毕竟只是来占点儿便宜的,不是真玩儿命的。

  面对齐国和魏国这无赖的基操,楚幽王好一会儿才缓下来心情,即便极度不甘,极度愤怒,但还是咬着牙忍了。

  不忍也不行,全国总动员是不能持续太久的,十五岁以上男丁全部发动,这相当于几乎停止了一切生产,拼命也不是这么拼的。

  既然齐魏已经见好就收,并且派出使者议和,楚国也只能就坡下驴。

  拼命是肯定不能拼的。

  秦国毕竟还在一旁,现在秦国不出手,只是因为弊大于利,如果楚国和齐魏拼命,那时候秦国一定会下手,这一点可以百分百确认。

  这一场乱战下来,除了楚幽王血亏,楚国血亏,其他任何人都不亏。

  齐国和魏国各自拿下了几座城池,而且付出的代价极小。

  至于对嬴政来说,挑动三国又打了一场,怎么也不亏。尤其是打的楚国国力又一次受损,又一次大受损失。如今的楚国在屡次三番的大伤小伤下,已经是真正的伤筋动骨,国力大损了。

  并且楚幽王原本即将成功的平叛也彻底的功亏一篑,不止是没有灭了负刍,反而是让负刍更进一步,彻底拿下了金陵长江两岸,可以说负刍直到现在才算是彻底稳住了脚跟。

  面对防守齐备,真正意义上的长江天险,楚幽王再想像几个月前轻而易举的渡过长江,基本是不可能了。

  更何况,今年兴师动众起兵四十余万人,耗资无数,短时间内也完全没有实力再起大军平叛了。

  楚幽王气的几乎要呕血,但是还是只能忍下来这口气。

  然后,嬴政就派来使者,前来对先前楚幽王的求援做出了解释。

  昌平君也请求大秦出兵支援楚国抵御齐国魏国了,大秦的动作就是为了支援楚国的,只是没想到战争结束的这么快,都没等到大秦出兵。

  若有下次,大秦一定加快效率出兵!大秦绝不允许有人可以随意欺凌他国!

  下次再遇见这种事,随时招呼,大秦一定帮帮场子!

  嬴政下次一定的说法彻底引爆了楚幽王最后的忍耐,在下朝回宫以后,硬是吐了口血,气的大病。

  至于李园,在强打起精神勉强简单处理了一下善后事宜,也是立刻病倒了。

  李园都六十多的人了,接连奔走,军旅颠簸,好不容易放下一点心,不倒都不行。

  一国之君和令尹都病倒在床,虽然不算严重,只是积劳成疾,只要好生照料,不日便可痊愈。

  但是养病的这个空档期,是最宝贵的时间,病倒的两人无法用心处理负刍,只能让负刍有着更充裕的时间,更安实的稳住局面。

 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,除了楚幽王。

  这个光明的未来,有的也不会太长远。

  等到尘埃落定,已经到了秦王政十四年八月。

  仲秋时节,气候凉爽,桂花飘香,是丰收的时间。

  今年苍天见怜,整个天下除了人祸,没有天灾,是一个难得的丰收之年。

  《尚书》有云:三年丰,三年欠。六年一小灾,十二年一大灾。

  丰收之年数年积蓄,方能抵御一年大灾,无论什么时候粮食都是最重要的。

  天灾是可怕的,会要人的命,更可怕的是,天灾往往还要伴随着人祸,会要全家的命。

  不过现在对于大秦来说,今年不只是没有天灾,也没有人祸。

  毕竟嬴政现在不打别人就不错了,还没人敢触大秦的虎须。

  韩地之人已经融入大秦数年,自从生活从地狱转到天堂,就一直越来越好。

  之前是天天挨打,国内政治腐败,君王昏庸,贵族无道。

  自从入了大秦,就再也没挨过打了,老爷们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质,都比原来强了太多了,可以踏踏实实的过日子。

  现在对外出征还能一起去抢功劳,韩地之人算是彻底归心了。

  赵国燕国也是难得的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太平世界,没有战乱,没有无穷无尽的盘剥,一切都是有规矩,无论贵族还是平民,哪怕是奴隶,起码都是可以讲秦法的。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